导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标准化在推动全球科技创新、重塑国际经济秩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导 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标准化在推动全球科技创新、重塑国际经济秩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标准在助推我国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引领性作用日益凸显。
如何预见和判断未来五年乃至十年中国标准化事业发展?如果从体制、机制、技术创新、国际化等维度来考量,我们将在哪些方面有可能取得较大的突破?在未来标准化工作中,应该避免出现哪些问题或失误,应该尽量弘扬哪些优势和长处?过去五年是标准化大踏步改革的五年,对未来五年或十年作何期盼?
2021年伊始,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站在“十四五”开局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标准化》编辑部对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推进标准化建设展开预见性判断和思考,以对中国标准化未来五至十年预见为主题,邀请标准化界专家大咖从各自角度对未来中国标准化事业发展提供真知灼见,交流思想、贡献智慧,以飨读者,为助力我国新时代标准化持续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本期专家介绍:纪正昆,原国家标准委主任、党组书记,中国标准化协会理事长。现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建设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顾问,国家标准化战略实施专家咨询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
《中国标准化》:您对未来五年乃至十年中国标准化事业发展有怎样的判断。
纪正昆:今后中国标准化5至10年的预见,我想说三句话6个字。
就是变局,创新,发展。
用这三句话来回答今后我们5年、10年中国标准化的发展。第一句话——大变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我们现在面临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外交、政治、社会、文化、理念、价值等等,这一切都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所以叫百年未有的大变局。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系列的变。这次全世界的、尤其是美国的严重疫情引发了也可以说是暴露了所有本质的东西。所以“本质”是“变”的根源。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这就进入到我说的第二句话。根据大变局,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新格局,要创新。创新出适应这种大变局各方面情况的举措。就我们国家来说,党中央作出了许多的针对各个方面的重大决策。比如说五中全会,中央就做出了重大的判断,就是今后我们国家的经济要实行以内循环为主导,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的经济模式。这个改革是一个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作出了重大部署。“十三五”我们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十四五”正开局,这个开局就非常重要,一定要按照经济规律要求,一定要按照中央确定的双循环的决策,来系统地落实。这样看来,我们的创新就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特别是今后“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在双循环的背景下,实现各方面高质量发展。
这其中包括着标准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我国要建设质量强国、标准化强国,同时还提出要建设制造强国、文化强国、军事强国等等这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我们必须要适应这个大变局,要不断地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创新就得被大变局所淘汰。我们市场监管系统几十年来都是在梦想着要建设质量强国,把质量强国、标准化强国这个梦想,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动力。这是第二句话。
第三句话就是在大变局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创新,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想做到高质量发展,要有许多举措。比如国家正在制定中国标准化战略纲要,也就是中国标准化战略发展纲要2035,其核心目标是建设标准化强国!要建立四大体系。
第一,要建立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中国标准化管理体系。
第二,要建立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化效能体系。
第三,要建立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标准体系。
第四,要建立适应高质量发展,以及全球治理与国际标准化需要的合作体系。
特别是在当今我们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就是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日新月异,标准的引领和先行之使命就更加突出,同时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标准化的使命也任重道远。这些构成了国家标准化战略。
在此,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如何实施好国家标准化战略的问题。
我觉得制造业将是实施国家标准化战略一个重要抓手。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央经济工作会又一次强调,要实实在在狠抓实体经济。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支柱,制造业不振兴,就不能实现制造强国,中国的经济强国就很难实现。所以我国正在制定制造强国建设2035规划,这是国务院部署的,把“十四五”制造强国规划、计划和全面的2035规划结合起来,同时还成立了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这是国家层面的,50多名院士、专家,我很荣幸被聘请到这个专家咨询委员会当中。
我认为,中国制造业要想做到强国,首先就是要标准引领,标准要先进。所以标准化战略的实施,重要的部分就是制造业的标准化。制造业的标准化在今后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重点抓什么?标准化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两者要紧密的融合到一起,实施制造强国战略,首先要实施两轮驱动。第一条轮子是高科技的创新,特别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征。无论标准化还是实体经济的制造业,要紧紧抓住智能制造,高新技术的创新是核心。
量子科学、脑科学、深空深海科学、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等,这一系列都是高新技术当中的核心内容。这些核心内容,要求的是以自主创新为主,一定要抓住自立自强。就是说我们那些被国外“卡脖子”的技术,高新科技在大变局的情况下,再完全依赖进口是不行的。因此就必须从基础开始、从基础科学开始就要实行自主,要自立自强。这都是中央的要求,这都是新的变化。
我们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说要进一步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芯片就是其中之一。还有,中央还提出,围绕着核心自主创新,标准化就要跟上,没有标准就实现不了量产。仅有基础研究出来了还不行,应用研究就更加需要很多新的标准、高质量的标准来跟上。
我们也有许多值得自豪的,在世界领先的,像北斗、天眼、深海探测,嫦娥4号实现了从月球背面登陆、嫦娥5号取回了月土和月岩,而且我们取得的月土是一个全新的地方,还有盾构机、高铁、量子卫星,这一系列都是中国的骄傲。这里面都是新型的标准体系、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所以中央就要求第一条轮子,就是创新高科技,策略就是自立自强,要依靠自己克服短板。
第二条轮子就是传统产业的提质升级改造。一手抓高新技术创新,一手抓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怎么抓?六个字:提质升级改造。就是说要用新的标准,用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所需要的标准体系,进行传统产业的提质改造升级。实行三新——新材料、新工艺、新标准。
还有是三重,就是要抓住重点行业、重点产业和重点产品,抓住重点进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对这些内容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里面,标准化是实实在在的。标准化仅仅围住标准讲标准,没出息,落不了地。标准化必须要和产业,和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有生命力。
所以我说标准化的发展,一定是要按照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和标准化强国的战略,将两者紧密地捆绑在一起,作为重中之重来做。这也是标准化“十四五”期间要重点抓的事。
此外,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在农业、社会管理、服务业等领域也是大有可为的。举几个例子。
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将是广阔的天地,也是现在标准化薄弱的地方。乡村振兴战略核心是要把广大的农村美丽起来,农民富裕起来,农民不富,现代化实现不了;农业不强,现代化更实现不了。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标准化是新命题,也是标准化事业的活力之一。
还有就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的工作。现在全国各省市县特别是省市都建立了政府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就是社会管理的公共服务平台,我们把所有政府要办理的事都集中在这个中心当中,让老百姓“最多跑一次”,这里面有相当多的标准化。浙江台州,就是这方面标准化的示范。
还有就是文化和旅游事业。现在人民生活富裕了,旅游占到了整个服务业里非常大的比重。而在这其中,标准化做出了一些成果,也建立了很多示范区,比方黄山、云台山等等,这都是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区。
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要全面推广。示范试点,把这个点推广出来就是面了。包括旅游景点垃圾箱的设计,旅游景点服务用语、路标指示等等,都是标准化。
此外文化建设的标准化要提到日程上来。现在中国标准化协会已组建了一个中国标准化协会文化产业分会,是专门搞文化产业方面标准化的。比如珠海御温泉,就建了一个温泉服务与文化分会。看上去只是一个温泉,但里头的标准化非常多,包括水质、服务、设施等等一系列标准化。
《中国标准化》:如果从体制、机制、技术创新、国际化等维度来考量,您觉得在哪些方面有可能取得较大的突破?
纪正昆:体制上的创新非常重要。
今后的发展源于体制的创新。比如说中国标准化协会已被批准脱钩,实行新的管理体制,自主走向市场。这将是我们国家标准化管理体系当中的重要改革。
不是说脱钩就不在政府管理之内,而是体制上的改变,让协会成为一个完全的自主的市场主体,走向市场,而不依赖于政府部门。
中国标准化协会今后实行五脱:职能上要脱钩,与政府机关的职能严格分开;人员上要完全脱钩,面向社会自主招聘;财政上、资产上要脱钩;党的建设方面,外事上面要脱钩。这样中国标准化协会就完全自主走向市场。但脱钩不是脱管,今后主要是民政部门和党工委依法管理。
那么在这种体制下,标准化协会怎么发展?
第一条就是要紧紧抓住市场,不要依赖于政府部门。今后和政府部门的关系就是为政府提供与购买服务。要自主走向市场,你的市场主体是你自己,你的市场对象是企业,是社会的单位,是社会需要标准化服务的对象,我们要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找好定位,走向市场,提供服务,这就是标协的本职。
而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涉及到农业、工业、服务业、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各个领域。我们已经成立了二十几个分会。但是抓不住重点不行。重点是什么?核心还是工业。工业当中还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当中的智能化,特别是人工智能。
2020年中国标准化协会成立了国家标准化战略实施专家咨询委员会。这个咨询委员会有32位专家,其中有10位两院院士,好多大咖都在这里。名誉主任是邬贺铨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大咖,还有赵宪庚院士,也是原工程院的副院长,现主持着国家标准化战略2035的制定。还有干勇院士,也是原工程院的副院长。还有龚克院士,是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尤政院士,是清华大学的副校长等等,这些专家围绕着国家标准化战略如何实施来提供咨询,进行诊脉。
所以今后中标协的发展,紧紧抓住制造业,走向市场,一定会迎来一个很有前景的发展。思路清楚了,组织上有了,就看我们自己的干劲和人员配置,我们的队伍建设也要加强。人员的结构、知识层次、业务领域,都要发展。
从国家说到协会,总而言之,“十四五”期间,中国标准化事业发展一定会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和标准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中国标准化》:您觉得在未来标准化工作中,应该避免出现哪些问题或失误,应该尽量弘扬哪些优势和长处?
纪正昆:标准化搞了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国际标准化领域有了中国的一席之地,而且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是我们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以前最大的弊端,是没有完全摆脱因循守旧、死板教条。
比如很多标准从来没改过,很多标准的用语,都是绕口的,似乎好像很严谨,但是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人们不大爱读,也读不懂,今后标准化的用语一定要通俗。
法律现在都不咬文嚼字,都是通俗易懂,只有通俗易懂,人们读懂了,才能按照法律去做。要让人们都读懂标准的内涵,很明确才好施行。
比如时间计量的基准是多少?1×10的-15次方每秒,谁懂?老百姓不懂,官员不懂,不搞这个专业的人都不懂,我是搞计量出身的,当然我搞的不是时间计量,是长度,我也不懂,我们通俗地讲3000万年不差一秒,所有人都感觉到震惊了。
此外,我们标准化工作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种自留地的思想,画地为牢,这完全不符合开放,完全不符合标准要全面适用的主张。我说的这个话,也就是作为标准委老主任的身份来讲,但我看到了这个问题的本质。
要改变这些陈旧的东西,就要开放,就要用通俗的语言来讲标准,要把技术、把核心技术比较通俗的让企业能够知道、掌握,能说一句话的,绝不能把这一句话拆成三句话。这是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对标准的格式也要改革创新。
最近我提出了一个研究课题,是智能标准化。智能标准化是当务之急。什么意思?标准化要与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和5G结合起来。标准要数字化、终端化、智能化。所以智能标准化是今后我们要跟上的。要适应新时代全新工业革命的需要,要有前瞻性。
《中国标准化》:过去五年是标准化大踏步改革的五年,您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对未来五年或十年的期盼?
纪正昆:对未来5到10年中国标准化事业的期盼,还是毛主席教导的那句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标准化战略的实施,一定能够实现标准化强国!
扫一扫关注
中国标准化协会
城市家具分会